中国女性留学生的婚恋困境:家庭与个体的矛盾

有价值   2023-08-13 20:55:38

你是否曾经想过,如果你是一名中国女性留学生,在西方国家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你是否会享受那里的自由和多元,还是会感到孤独和压抑?你是否会遵循家庭的期望,还是会追求自己的梦想?你是否会找到自己的归属,还是会处于迷茫和困惑?

这些问题可能并不容易回答,但对于一些真实的中国女性留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却是她们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她们是一群勇敢而优秀的人,她们为了追求知识和自我,选择了走出国门,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然而,她们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如牺牲家庭和亲情、承受孤独和压力、忍受歧视和偏见等。

近日,一位来自墨尔本大学的教授马嘉兰(Fran Martin)通过访问50位90后中国女留学生,了解了她们在西方国家的生活经历和婚恋焦虑。她将这些访谈整理成了一本书《远走高飞之梦:中国女性留学生在西方》(Dreams of Flight: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Students in the West),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资料图片)

这本书反映了一个普遍而重要的现象:中国女性留学生在西方国家所面临的复杂局面。作为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群体,中国女性留学生并不是一个简单地可以归类或概括的对象。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背景、动机、目标、经历和感受。她们既有着共同点,如对知识和自由的渴望、对未来和幸福的期待、对自我和他人的负责等;也有着差异点,如对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对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需求和满足程度、对婚恋和家庭的态度和选择等。

因此,她们在西方国家所经历的不仅是一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是一场自我和社会的探索。她们需要在不同的环境和角色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平衡,需要在不同的期望和压力中做出自己的决定和取舍,需要在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魅力。

那么,具体来说,这些中国女性留学生在西方国家都经历了什么?她们又是如何反抗传统环境对她们婚恋安排的压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马嘉兰教授在书中讲述的一些故事吧。

家庭条件较好,父母支持出国留学

马嘉兰教授选择了50位出生于1990年之后,来自不同城市和地区,准备或已经在澳大利亚读本科或研究生的中国女留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这些女留学生大多数都有着较好的家庭条件,她们的父母乘着中国经济腾飞的列车迈入中产阶级,有条件也有意愿送她们出国读书。她们的父母都非常支持女儿出国留学,认为这是一种提升自己的机会,也是一种开阔视野的方式。

例如,马嘉兰教授访谈了一位名叫Yiruo的女孩,她的父母都是在上海工作的白领,他们希望女儿一直读到博士后,在国外工作,独立,开拓一番事业。他们认为出国留学可以让女儿接触更多的文化和思想,也可以让女儿获得更高的学历和技能,从而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他们还希望女儿能够找到一个有相同教育背景和价值观的男朋友,结婚生子。

另一位名叫Xiaoyu的女孩,她的父母都是在北京做生意的富裕人士,他们送女儿去澳大利亚读书,是为了让她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为了让她远离北京的雾霾和压力。他们认为出国留学可以让女儿更加自由和快乐,也可以让她学会独立和自主。他们对女儿没有太多的期待和要求,只希望她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并且幸福。

这些家长的态度和想法,反映了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对子女教育和未来的看法。他们希望子女能够拥有更好的机会和条件,能够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化的人才。他们也希望子女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生活。他们对子女的期待和关心,并不是一种强制或干涉,而是一种支持或鼓励。

面临家庭的婚恋压力

然而,这些家长对子女出国留学的支持,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放弃了对子女婚恋安排的干预。尤其是对于女性留学生来说,她们在出国留学期间或之后,往往会面临来自家庭的婚恋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家庭对子女结婚年龄的期待;二是家庭对子女配偶选择的期待。

首先,家庭对子女结婚年龄的期待,通常是基于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中,结婚被视为成年人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而且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一般来说,男性应该在30岁之前结婚,而女性应该在25岁之前结婚。如果超过了这个年龄还没有结婚,就会被认为是“剩男”或“剩女”,并且会受到来自家庭、亲戚、朋友、同事等各方面的质疑和催促。

马嘉兰教授在书中指出,中国女性留学生在出国留学期间或之后,往往会面临来自家庭的婚恋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家庭对子女结婚年龄的期待;二是家庭对子女配偶选择的期待。

首先,家庭对子女结婚年龄的期待,通常是基于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中,结婚被视为成年人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而且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一般来说,男性应该在30岁之前结婚,而女性应该在25岁之前结婚。如果超过了这个年龄还没有结婚,就会被认为是“剩男”或“剩女”,并且会受到来自家庭、亲戚、朋友、同事等各方面的质疑和催促。

对于中国女性留学生来说,这种对结婚年龄的期待,往往与她们出国留学的时间和计划相冲突。因为出国留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她们通常会选择在完成本科或研究生学业后再考虑结婚问题。而这样一来,她们就可能错过了家庭认为的最佳结婚年龄。而且,即使她们想要在出国期间找到合适的对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她们需要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寻找共同点和契合度,也需要面对距离和沟通等问题。

因此,她们经常会收到来自家庭的电话或微信消息,询问她们是否有男朋友,是否有结婚打算,是否需要帮忙介绍对象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出于关心和好意,但却给她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扰。她们不想让家人失望或担心,但也不想被迫或匆忙地做出决定。

例如,马嘉兰教授访谈了一位名叫Yanruo的女孩,她是一个25岁的研究生,在澳大利亚读书已经三年了。她告诉马嘉兰教授,她每次回国都会被父母带去相亲,但她都没有感觉或兴趣。她说:“我觉得相亲很尴尬,我不喜欢那种被安排或被评判的感觉。我想要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人。”

另一位名叫Xiaofei的女孩,她是一个27岁的博士生,在澳大利亚读书已经五年了。她告诉马嘉兰教授,她的父母一直催她结婚,甚至给她定了一个期限,就是在她30岁之前。她说:“我觉得很无奈,我不想被时间限制,我想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我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我想要找到一个真正爱我的人。”

这些女孩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女性留学生在面对家庭对结婚年龄的期待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抵抗和反叛的态度。她们不愿意按照传统的规则和标准去生活,而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节奏去生活。她们认为结婚是一件非常重要和私人的事情,应该由自己来选择和决定,而不应该由家庭或社会来干涉或强迫。

出国让她们远离传统环境,获得学历和流动性资本

那么,为什么这些女孩会有这样的态度呢?马嘉兰教授认为,这与她们出国留学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出国留学让她们远离了传统环境,获得了学历和流动性资本,从而提高了她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首先,出国留学让她们远离了传统环境,也就是指那些对女性有着固定和刻板的期待和规范的环境。例如,在中国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要求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做出平衡或牺牲,被要求在丈夫和父母之间做出选择或服从,被要求在个人和集体之间做出调整或适应等等。这些期待和规范往往限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和选择权利,也影响了女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

而当她们出国留学后,她们就可以摆脱这些束缚和压力,进入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环境。在这里,她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可以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可以体验到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法律规则等等。这些都会让她们有更多的视野和思考,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其次,出国留学让她们获得了学历和流动性资本,也就是指那些可以提升自己在社会中地位和影响力的资本。例如,在当今社会中,学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本,它可以证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也可以为一个人打开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发展空间。而流动性资本,则是指那些可以让一个人在不同地域、文化、社会中自由移动和转换的资本。

反抗父权婚恋安排的方式

那么,这些女孩是如何处理这些压力和冲突呢?马嘉兰教授在书中提到了一些她们反抗父权婚恋安排的方式,包括经济独立、拒绝相亲、选择同居等。 首先,经济独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反抗方式。因为经济独立可以让她们摆脱家庭对她们生活和婚姻的控制和干涉,也可以让她们有更多的自信和主动权。

马嘉兰教授发现,很多中国女性留学生在国外会找一些兼职或实习的工作,以赚取一些收入或积累一些经验。这些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她们减轻经济负担,也可以帮助她们提高职业技能和社交能力。而且,当她们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她们就可以更加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也可以更加自由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例如,马嘉兰教授访谈了一位名叫Yingying的女孩,她是一个23岁的本科生,在澳大利亚读书已经两年了。她告诉马嘉兰教授,她在一家餐厅打工,每周工作20个小时,赚取了一些钱。她说:“我觉得打工很有意义,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认识很多人。而且,我有了自己的钱后,我就不用再向父母要钱了。我可以自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另一位名叫Xiaoyu的女孩,她是一个27岁的博士生,在澳大利亚读书已经五年了。她告诉马嘉兰教授,她在一家科技公司实习,每周工作30个小时,赚取了一些钱。她说:“我觉得实习很有价值,我可以应用我所学到的知识,也可以为我的未来做准备。而且,我有了自己的 钱后,我就可以更加自由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这些女孩的故事,说明了经济独立对于中国女性留学生的重要性。它可以让她们摆脱家庭对她们生活和婚姻的控制和干涉,也可以让她们有更多的自信和主动权。它可以让她们更加独立和自主,也可以让她们更加快乐和满足。

其次,拒绝相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反抗方式。因为拒绝相亲可以让她们抵制家庭对她们婚恋安排的干预和强制,也可以让她们坚持自己的喜好和感情。马嘉兰教授发现,很多中国女性留学生在回国期间或之后,都会遭到家庭的相亲安排,但她们都会以各种理由或方式拒绝或逃避。这些理由或方式包括说自己还没有想好结婚、说自己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说自己对相亲对象没有感觉或兴趣、说自己已经有了男朋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