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SMsPW,推荐看原文,作者nimo毛毛,b站尼莫毛毛
我是一个高中生,今年即将去德国留学,处于德语学习和对于数学兴趣使然的原因之下,接触到了这本“起点较高的专著”(中文介绍原文),博主自己还没有读完这本书并且德语水平不足,只是有边读边有所做笔记,自然错误也多,请各位专业科研人员以及大佬多多指教,必将修改,也非常欢迎大家来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很多博主自己的笔记也是来自于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以及数学老师赠与的数学资料
【资料图】
上一篇的原文链接:
b站版:/read/cv25583262
CSDN版:/z1438
德语原文:
中文翻译:
1.代数的集合多项式的根/解。代数几何的起始点是对于代数集合的研究,这指的是代数方程式系统的解(der Lösungsgebilde von algebraischen Gleichungssystemen,个人认为翻译成为方程亦可)。更加准确的阐述如下:我们观察一个多项式 f(z1,...,zn)在n个变量(Variablen)之中(z1,...,zn).我们称呼一个形为f(z1,...,zn)=0这样的为一个代数方程。一个系统这样的方程,譬如
(A表示的是一个任何的指标集/索引集[eine beliebige Indexmenge],fi总是一个多项式)人们称呼这个为一个代数方程系统(algebraisches Gleichungsystem)。我们把系统()的解集(Lösungsmenge)或者解(Lösungsgebilde)写作V({fi|i∈A}),同样记做
V({fi|i∈A})被称为{fi|i∈A}零点解/根集或者零点解/根。最后出现的很多多项式,我们标记为
()A):众所周知线性代数的起点是线性方程系统的解的研究。正是一个如同()这样的系统,其中所有的多项式fi来自次数为1(这边翻译存疑,原文如下, Es handet sich dabei genau um solche System(),bei denen alle Polynome fi vom Grad 1 sind.)这些系统的解释仿射空间(affine Räume)并且将会可以被用来帮助描绘完整/完备的线性代数。
对于所有在代数中的等式系统的关系会在本质上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有其他的线性情况——没有方法能够明确的去确定方程的解。这种情况下,定量的方法(或者是解的算法)涉及到了非线性的情况的解的定量研究,这种情况导致了不同的分类。
B)代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去研究代数等式/方程组f(z)=0.在有唯一变量z的情况下。代数有(还是有可能性的,也就是f的次数是小于等于4的)确切的得到解/根的方法。数值计算(die Numerik)算是一种方法,来得到我们提前预设决定好精确度的代数方程式的解。这两点在代数几何中都不是很重要,因为它只对整个解的有限集合的陈述感兴趣。一个对于代数几何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一个确定解的多重性。这些问题显然针对上面所述的观点和数值计算的意义的。所以譬如数值计算的计算根的方法的趋同现象的行为(个人认为“收敛”更好一些,原文Konvergenzverhalten)对于多解和简单解是不同的。
读书笔记和讲解:
1.指标集(Indexmenge)
1):指标集:指标集对于实变函数是非常重要的。设一集合为I,若对于每个a∈I都对应了一个集合Aa,则由这些Aa的全体构成的集合A称之为集合族,I就是该集合族的指标集。如n ∈N,则定义Qn={x| x∈N,<n},则集合族为{Qn| n∈N},其指标集为N。即,在N中任取一个n,都可以得到一个集合Qn,那么这些Qn的集合称之为集合族。指标集就是帮助集合A索引标定所生成的集合。实变函数:就是以实数作为自变量的函数,如
2.数值计算(Numerik)由于阿贝尔-鲁菲尼定理,在四次以上次数的方程并没有求根公式,也就是说,只有一到四次方程才有求根公式,而对于四次以上方程的求解一般使用数值计算来求出一个近似的解,其中较为出名的方法是牛顿迭代法。1):牛顿迭代法(Newton's method)由于多数方程(5次及以上)没有求根公式,很难求出精确解,甚至无解,才有这个牛顿迭代法,牛顿你迭代法使用f(x)的泰勒级数的前几项来寻找f(x)=0的解/根
该方法有很大的优点,方程在f(x)=0的单根附近具有平方收敛性,此时线性收敛,但通过一些方法可以变成超线性收敛。
4):收敛因子
通俗点来说就是,为改变收敛速度而乘上去的函数。
在玉林师范学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8年第39卷第2期的《收敛因子在无穷积分计算中的运用》我找到了一下定义
定义1 为了改变无穷积分的收敛性,在被积函数中乘上一个函数,称这个函数为收敛银子.
定义2 在无穷积分中引入一个收敛银子,使含有参量的无穷积分满足积分号下可求导,交换积分的条件,进而求解无穷积分的方法称为收敛因子法.
5):Q和R线性收敛和超线性收敛
Q和R线性收敛和超线性收敛,实际上和是四个概念
貌似百度上并没有关于Q和R线性收敛和超线性收敛的词条,所以我在《同济大学学报》1998年2月第26卷第1期上找到了《R收敛因子与Q收敛因子的关系》,其中有关于R和Q收敛因子的阐述
实际上他们的不同在于计算方式上的不同
总结:
可能确实拓展的有一点多了,有一些杂碎了,不过我认为多了解一些总归是好的
资料来源:/item/%E8%B6%85%E7%BA%BF%E6%80%A7%E6%94%B6%E6%95%9B?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item/%E6%8C%87%E6%A0%87%E9%9B%86/8238203?fr=ge_ala
/item/%E6%94%B6%E6%95%9B%E9%80%9F%E5%BA%A6?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R收敛因子与Q收敛因子的关系》,钱仲范,《同济大学学报》1998年2月第26卷第1期《收敛因子在无穷积分计算中的运用》,梁志清,农海娇,严晓婷,叶玲伶,庞敏,玉林师范学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8年第39卷第2期
原文链接/SMsPW,推荐看原文,作者nimo毛毛,b站尼莫毛毛